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文章插图
清明节的来历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迫流亡,在流亡过程中没有食物可以吃,大臣介之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给公子重耳煮了一锅肉汤,重耳吃了后渐渐恢复精神,后来重耳成为了君王,封赏的时候却忘了封赏介之推,介之推隐退,重耳带人去请重耳出山,放火烧山的时候不慎将介之推烧死了,为了纪念介之推,晋文公重耳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后又改为清明节 。
清明节有荡秋千的传统
清明节的时候天气和暖,正是玩耍的好时候,所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荡起了秋千 。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 。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
清明节有踢足球的传统
【清明节的来历和风俗】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时分踢足球的传统,随着人们对运动的热爱,这个传统也就延续至今 。
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 。《析津志》记辽国把打马球作为节日的传统风俗,于端午、重九击球 。《金史·礼志》也记金人于端午击球 。宋代有“打球乐”舞队 。至明代,马球仍流行 。
清明节有扫墓的传统
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远行的游子和在家的亲人们都来到先祖们的坟头进行祭拜,追思先人和家族的历史,所以,每年清明节的时候还有扫墓的传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