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结构包括哪些项目,工资设置哪些项目( 五 )


基本薪酬、奖金、津贴和补贴各占多少比例 , 应在基本薪酬占主要比重的前提下 , 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工作)性质、劳动特点以及需要等实际情况来确定(详见以下有关章节) 。
有些企业认为奖金支付比较灵活 , 并且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 主张奖金应占主要比重 。 这种认识失之偏颇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一个完整的薪酬结构应该包括什么? 一般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基础工资、二是岗位工资(技能工资)、三是效益工资、四是浮动工资、五是年功工资 。
1、基础工资
基础工资即保障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工资 。 设置这一工资单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 , 基础工资主要采取按绝对额或系数两种办法确定和发放 。
2、岗位(职务)工资或技能工资
岗位工资或技能工资是根据岗位(职务)的技术、业务要求、劳动繁重程度、劳动条件好差、所负责任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 。 它是结构工资制的主要组成部分 , 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提高技术、业务水平 , 尽力尽责完成本人所在岗位(职务)工作的作用 。
3、效益工资
效益工资是根据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职工实际完成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 效益工资发挥着激励职工努力实干 , 多做贡献的作用 。 效益工资没有固定的工资标准 , 它一般采取奖金或计件工资的形式 , 全额浮动 , 对职工个人上不封顶、下不保底 。
4、浮动工资
浮动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随着企业经营好坏及劳动者劳动贡献大小而上下浮动的一种工资形式 。 形式多样 。 有利于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 , 促使职工群众关心集体事业 。
5、年功工资
年功工资是根据职工参加工作的年限 , 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 它是用来体现企业职工逐年积累的劳动贡献的一种工资形式 。 它有助于鼓励职工长期在所在企业工作并多做贡献 , 同时 , 又可以适当调节新老职工的工资关系 。
一般来说 , 增加年功工资 , 主要决定于职工工龄的增长 , 同时还应决定于职工的实际劳动贡献大小和企业经济效益好差 。 只有这样 , 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一工资单元的作用 。

推荐阅读